search
/
EN
https://tres.jilucommune.com/assets/images/1045c50b9a236ee5a64f495b0a17afba.jpg
Drifting Across the Screen主题展映 | 「屏幕驶过一艘船」
2025.06.24-2025.07.12

本次活动已结束

简介

在某个静默的时刻,一艘船悄悄驶过屏幕。它没有目的地,也不急于靠岸,却在影像的潮汐中留下了一道幽深的痕迹。

我们在屏幕中见证了太多“家园”的故事,战争、灾难、迁徙、失语的片段不断被摄取、转发、像素化,却也因此逐渐脱离真实。我们不知道它将驶向哪里,只能在像素的波纹中反复追问:它会驶向“家”的方向吗?

「屏幕驶过一艘船」是一组由跨媒介影像、沉浸式互动游戏装置、参与戏剧工作坊共同构成的航行实践。它不试图拼出完整的航线,而是沿着一组碎片的轨迹,追问家园如何在失落、错位与图像中被想象和抵达。

这艘“船”可能是《群岛》中慢慢远去的民族历史,也可能是《像素化革命》中殉难于图像之内的凝视,是《驻扎的想法》中无法命名的基地幽灵,是《家的召唤术》工作坊中一粒大米上的咒语,是我们在《仙人掌的刺》装置中穿行的身体回响。

它也航行于《直到海里长出森林》中以3D图像模拟出的高棉记忆,《去大海的路上》中影像片段与灾后意识的叠影,它们携带着碎裂的历史和漂泊的哀思,在视觉与记忆之间建构出另一种尚未言说的叙事路径。

这些作品之间没有直接航线,但正因如此,它们才像一组群岛:彼此分散,却都指向一种更深层的召集——如何在无法回归之地,为“家”保留一个尚未封闭的通道?

屏幕驶过一艘船,它没有声响,却让我们知道,风还在吹,方向还未终止。而家,也许正是我们在航行中不断试图靠近的,不可抵达之地。

轮播

1. 放映单元· 短片集
9a2cf48d0f7ec004c316e1b2b2b10142.jpg

感知探索:在游戏影像与现实废墟之间穿行

在当代纪录片创作的语境中,“记录”这件事,已经远远超出了“拍摄”的范畴。数字平台的兴起、手机影像的泛滥、游戏引擎的再现能力,正在重塑纪录片的边界——它不再只是捕捉现实的工具,也成为我们对历史失语、日常断裂、身份浮动等经验的再构机制。当空间已无法返回,当经验已不可再现,我们究竟还能怎样纪录?

01|像素革命 The Pixelated Revolution

拉比赫·马鲁安 | 黎巴嫩 | 2012 | 20min

*国内首映

9b332412f7f8f06e58d5712d1218c002.png

黎巴嫩艺术家拉比赫·马鲁安的一部关键性作品,延续了他一贯对媒介、冲突、观看与主体性之间关系的批判性探索。它回应了叙利亚内战初期大量流传于社交媒体的视频影像——特别是那些由公民记者拍摄的“死亡前一刻的影像”。像素革命不仅指图像质量的低像素化,也暗示了革命的传播、记忆与观看方式在数字时代的根本变形。

02|Graeae: 一个驻扎的想法 Graeae: A Stationed Idea

Jeong Yeoreum | 韩国 | 2020 | 33 min

*国内首映

2aa4f66db156f356d96b497847147afb.jpg

影片以AR游戏Pokémon Go为入口,在虚拟地图中探寻现实中被抹去的首尔龙山基地(曾是驻韩美军总部)。透过游戏影像与实地拍摄交织,穿行于可见与不可见之间,探问一个被隐藏的地点如何在虚构中显影,在日常中泄露。它是一次对记忆与权力的追踪,也是在幻影中寻找真实的旅程。

03|去大海的路上 On The Way To The Sea

古涛 | 中国 | 2010 | 20 min

d63f09ab52e9134eed48d7b4f7cf8663.png

影片由16毫米和8毫米胶片拍摄制作而成,是一部融汇了纪录、虚构与抽象为一体的实验电影。它用影像、声音和蒙太奇对一场灾难后的创伤和记忆进行重构,在意识流层面展现了人性状况的“精神流浪”。在实验手法上,采用了暗房曝光、手工冲印及光学印制等实验手法。

04|直到海里长出森林 When the Sea Sends Forth a Forest

刘广隶 | 法国 | 2020 | 21min

a53842280686fc1cc122360ccdb1775e.jpg

通过一个由游戏引擎模拟的3D虚拟空间与历史影像交织,体验一段缺失的历史。故事围绕着一位红色高棉的华裔幸存者的回忆展开,这场夺去200万人生命的悲剧,借由今天的叙述,继续重塑着我们的现在。

 

创作者交流
论坛介绍

本次线上讲座是「屏幕驶过一艘船」主题展映的其中一个环节,以“探寻媒介中的家园与记忆”为主题,邀请《去大海的路上》导演古涛与《直到海里长出森林》导演刘广隶展开对谈,由北京电影学院教师、影评人胤祥主持。两位导演分别以诗意而深沉的影像语言,回应不同背景下对“家园”与“记忆”的追寻与重建。在静默与流动之间,影像成为他们抵达内心与历史的路径,本次对谈将围绕创作动因、媒介选择与个人经验展开。

当家庭录像、个人影像、散文电影成为当代影像创作的重要方式,我们不禁要问:在媒介深处,“家园”与“记忆”如何被感知、被重塑、被诉说?在这场对谈中,两位导演将分享他们的影像实践,讨论如何在日常与边缘之间找到连接点,让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与记忆,借由影像获得新的生命。

https://tres.jilucommune.com/assets/images/81875bf564ff67e64b8bb8e9911277dd.png
胤祥(主持人)
电影学者
资深影评人

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
费比西国际影评人联盟(FIPRESCI)成员,亚
太电影促进会(NETPAC)执委。

https://tres.jilucommune.com/assets/images/c5b43059eae4caf088ece2779b51a61d.jpg
刘广隶(嘉宾)
《直到海底长出森林》

1990年出生于中国冷水江,目前生活和工作于巴黎。
他于2020年毕业于法国国家当代艺术工作室
Le Fresnoy.

https://tres.jilucommune.com/assets/images/49f282d2aeb4f07955c250a0bf45f60d.jpg
古涛(嘉宾)
《去大海的路上》

2007年毕业于Concordia University梅勒-荷蓬海姆电影学院
Mel Hoppenheim电影制作系实验电影方向。

轮播

2. 放映单元· 长片

纪实动画:缓行于“图像之屿”的船


 《群岛》Archipel

Félix Dufour-Laperrière | 加拿大 | 2021 | 75min

bcc3413318b788be4439cc7a936fdce4.jpg
《群岛》Archipel  海报

影片以加拿大魁北克圣劳伦斯河上的岛屿为中心,结合多种动画手法、档案影像、诗意旁白,不断穿梭于魁北克的历史与现实,试图去视觉化、解构魁北克的殖民史、工业化和文化认同,以探讨地域与家乡是如何形成的。《群岛》中的动画由12位动画师完成,动画风格包括手绘动画、2D数字动画、拼贴、定格动画、档案影像再加工等等。影片入围2021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大银幕竞赛单元。

纪录公社曾在2022年对该片导演进行专访:“做电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 采访动画纪录片《群岛》导演

https://tres.jilucommune.com/assets/images/411c1e2ba3c916c4b14dbcbc9fbb15cb.jpg
Félix Dufour-Laperrière

1981年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群岛》是他的第三部长片。
此前他拍摄过手绘动画剧情长片《新城》(Ville Neuve, 2018)讲述1995年魁北克公投背景下一位渔村妇女与她前夫的故事,影片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并入围安纳西国际动画节最佳故事长片;  
写实主义纪录片《跨大西洋》(Transatlantique,2014)讲述一艘货船横渡大西洋的故事,该片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首映。  
 新作《死亡不存在》La mort n’existe pas (2025) 戛纳世界首映。

轮播

3.参与式戏剧工作坊

家的召唤术 | 食物与连接的激活仪式

当语言被压制,我们借用气味、文字与集体咀嚼的动作,把家重新安放在可感的、流动的、临时的灶火边。本地创作者July将作为加沙厨师من(Mona)的在地代理,围绕Mona食谱Tabkha中的最具加沙特色的三大家常名菜之一Maqluba开展这次参与式戏剧工作坊。

在现场烹饪Maqluba将成为一个尝试与远方建立连结的契机 ——当我们因全球化相连,但同时又被语言、文化、不同的生存条件、难以想象的苦难所区隔,通过象征“家园”的食物,能如何构建更具身的相遇与对话?

观众并非被动的观察者,而将成为表演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或共同创造者。活动通过四个相互编织的环节,引导参与者从个人经验出发,走向一个感官共鸣的“家园时刻”。在这里,我们倾听远方厨师 Mona 的叙述,也聆听彼此的家园经验;我们围坐、书写、翻煮,在共食的瞬间重构一个属于此时此地的临时家园。

带领者介绍

瞩睐(July),嘴刁的苏州吃货,演出创作者和研究者,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演出创作硕士、香港大学文学及艺术史学士,艺术家小组“老妖精ensemble”成员。创作实践专注于反思围绕城市的当代日常生活经验,侧重声音作为媒介创造现场艺术的阈限空间以及食物作为材料的批判性潜力。近期个人作品包括声音漫游《北京城市公园遛弯儿计划》《寻宝珠》《从九街出发》,和“谋杀食物”系列等。

轮播

4.沉浸式互动游戏装置

仙人掌的刺 | 让“观看”变成“穿行”

以仙人掌在巴勒斯坦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为灵感,艺术家Mohamad Halbouni创作了融合游戏引擎、三维建模的多媒体装置作品《仙人掌的刺》。通过虚拟技术与叙事手段的交织,作品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征性又具实体性的空间,邀请观者沉浸式地进入流离、抵抗与记忆的地景体验。

仙人掌被数字化重构,在虚拟地形中生长、消亡、重现,以此回应殖民、破坏与不断重建的现实。这件作品犹如一座虚拟纪念碑,以视觉方式解读巴勒斯坦人民漫长而复杂的抗争历程以及那些被压制的声音。在半暗空间中,观众将穿行在幕布与仙人掌之间,透过影像与触觉体验探讨土地、身体与记忆之间的牵连。

仙人掌的刺 Xbox 体验片段
视频
购票

「流程ID 12」注:流程模块在编辑器内不进行完整显示,点击模块可通过编辑按钮查看流程详情

屏幕驶过一艘船 2「流程ID 13」注:流程模块在编辑器内不进行完整显示,点击模块可通过编辑按钮查看流程详情

 

联合策展人
刘超

剧场工作者、策划、演员

with the rubbles of old palaces 驻场艺术家,前纸老虎戏剧工作室工员。2015年联合发起驻地项目活动房。2013年参与由Benjamin Teare发起的表演性研究项目新共同剧场,走访珠三角、华北、西北十地,项目关注大规模制造、工业空间和务工人员。作品有《在席勒大道上》《午膳》《100个工作日》《皮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