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EN
北影节专访小田香:在镜头暴力与伦理美学的裂隙中
https://tres.jilucommune.com/assets/images/12165fc9a82a370e39a3aa8f65c9f2dd.jpg

作为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焦点影人,小田香带着她的新作《与贝拉·塔尔在福岛》与中国的观众见面。在北京四得公园的咖啡馆里,我们与她共度了一个春日午后。她身上既有日本创作者的专注与谦和,又透着一股活力满满的生动。比如当她说到兴奋的内容时,会开朗地大笑;而当遇到不确定如何作答的问题时,会歪着脑袋面露天真地沉思。

此次采访中,小田香深入探讨了其美学风格的源流与创作思考:从酷儿身份带来的边缘感知,到运动员经历塑造的身体直觉;从对纪录“暴力性”的伦理反思,到日本女性导演的创作现状。

当被问及“电影能给予被拍摄者什么”时,她回答道:“这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过程。” 这句回答,恰如其分地注解了她的创作哲学——在纪录片的暴力性与救赎性之间,镜头成为一道始终敞开的边界:既直面现实的粗粝,又留存感知的余温;既抵抗权力的凝视,又折射内心的回响。

0f4c0caefc6a7a6096f03135cafb5ba6.png
小田香

日本独立纪录片电影导演。2010年,她的首部作品《噪音如是说》(Thus A Noise Speaks,2010)将出柜经历转化为一场虚实交织的私人影像实验,通过真实与虚构的反复演绎,达成对自我认同的叩问。此后的创作中,她始终以镜头为介质,在记录社会边缘的“不可见存在”时,将外部的震荡内化为私人的感知体验。从波斯尼亚矿井里矿工的喘息(《矿》Aragane,2015),到墨西哥圣井中玛雅祭司的古老回响(《沉洞泉》CENOTE,2019),这些被主流叙事遮蔽的声音,最终在她镜头下被转译为记忆与历史的主观体验。